【專家觀點】整合科技形塑醫療新經濟-Health Ecosystem健康照護生態系統 (轉載)

古思明:前長庚大學管理學院院長、現任盛弘醫藥策略長暨發言人
古思明:前長庚大學管理學院院長、現任盛弘醫藥策略長暨發言人
(採訪整理/王柏豪)
古思明擁有美國史丹佛大學統計學碩士及作業研究博士學位,他從長庚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屆退後,被延攬加入敏盛醫療集團擔任策略長。
 
古思明專長作業研究與統計分析,是國內少數具有數學專業的動態管理學權威學者,他透過數學模型進行模糊動態系統與組織分析,進而從矩陣分析中,建立組織之戰略決策,一如他擔任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學生:「管理就是要對人、組織、關係有豐富的活動能力。」
 
今年九月,國內分別排名第二、第三的大型連鎖藥局系統,「佑全健康人生」與「躍獅」宣布結盟將分階段嘗試戰略合作,邁向摘取臺灣最大連鎖藥局地位之路。此次雙方合作的背後推手,正是擅長動態管理戰略思維的古思明,也一如他所認為,「整合多元思維是管理進步的最佳動力。」
 
科技進步非常快,新科技落實應用到醫療,現在真的是到了時候了。
 
傳統上,醫院看病分照各個科別,但現在無論治療疾病或健康預防醫學,越來越多朝向以病人為中心的全方位醫護,因此,病人就診資料(包括:病歷、X光或其他影像及各種生化檢驗報告)的儲存與串流,都需要大數據科技(Big Data,被稱為巨量資料)來進行整合。
 
通訊科技用在醫療上也已經發生很多變革,透過科技,讓不同部門的資料統整起來,如病人從A醫院轉到B醫院,透過資通訊科技,一些不必要的檢查就能避免重複浪費。
 
現在,科技應用不只有專業的醫護人員使用,例如:醫院現在透過手機就能聯繫病人、做到醫院的關懷 ; 或病人從手機APP就能掌握候診的狀況,縮短等候時間或與醫院進行聯繫,這些都讓醫院的服務效能大幅提高,對病人也是一大福祉。
 
服務驅動出發 以病人為中心
以服務驅動出發、以病人為中心將變得非常重要。許多大醫院現在紛紛推行「智慧醫院」,但主要仍從醫療科技端透過「自動化」科技來導入。
 
許多現在的AI疾病預測,則透過演算設計模式(Design Pattern)和已知資料(Data)進行比對來預測未知,這類深度學習技術發展上儘管相對其它醫療應用成熟,其實也還需要花一點時間。所以,所謂「智慧醫院」是不是對病患服務真的很「智慧」呢?
 
事實上,每家醫院雖然都有自己專長的特色,然而也有自己環境上的一些限制。
 
新科技讓服務流程更創新,卻可能會帶來一些醫院行政管理流程動線上的變動,所以,每家醫院對改變的反應也會不同。
 
有些醫院本來就很願意採用新科技來提升營運系統,就能快速進行醫院的升級或更新,有些醫院可能希望等待Turnkey solution(完整解決方案)出現,一次性統包進行重整或變革。
 
科技打破組織之間壁壘
但我認為,智慧醫院在協助數據資料(如X光自動判讀)等從醫院角度出發的Turnkey Solution,國際大廠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,但很多從病人角度出發的細節和管理系統不是大廠關注的市場,反而成為醫療服務居世界排名的臺灣可以切入開發的領域。
 
以醫院急診室衛生間的清潔管理為例,使用者很多是急診病患,有時還吊著點滴或坐著輪椅,如廁更需要注意安全,有時前者使用後來不及清潔,也會影響下一位使用者。這時如果有套智慧化管理,透過氣味生化感應通知清潔人員進行打掃,服務效能就會大大提高。
 
又如醫院的安全管理系統,尤為重要。醫院來來去去的人很多,從安全而言,有些重要地方理論上不能有不應該的人出現,走失任何一個病人更無法疏忽,水的安全、空氣的安全若透過大數據和智慧辨識判斷,一旦有人靠近或誤闖安全監管之地,系統就會自動通知管理警衛和相關單位,透過管理重建醫院安全。
 
醫院運作是由很多不同部門的團隊協作負責,如何打破組織之間的壁壘這是很重要,而這就是科技能對整體服務提升的貢獻,科技可以穿透不同介面障礙,把組織不同的Layer (層級)整合起來。
 
整合醫療端建立服務系統
目前,大家多停留在拼高深科技、儀器軍備競賽,但從病患使用端的管理服務尚未看到很完善的系統,如何用科技補足服務效能的全方位服務還沒出現。
 
以非常具臺灣特色的各大醫院美食街為例,試想,若將美食街管理中心和醫院的管理服務連起來,未來透過APP,一旦民眾需要等候超過一定時間,美食中心的商店就會出現相對應的服務推播,大家互相串流整合以提供更精準的服務。
 
臺灣醫療服務深具國際知名度,也有許多獨特之處,臺灣若能建構開發Service Driven (服務驅動)的智慧管理系統,對臺灣將不僅可以加分,甚至是有機會輸出國際的軟實力。
 
再以敏盛醫療集團正積極建構的Health Ecosystem健康照護生態系統為例。敏盛醫院很早就同時投入預防健診,長年以來也一直把病患的健診和醫療的資料整合一起。
 
此外,作為區域型醫院,敏盛十幾年前就介入長照關懷,當時為了防止老人跌倒找到的偵測手錶不僅非常昂貴,產品外型和功能的實用性也還不夠高。
 
本來醫院還想過和大學合作共同開發產品,還好幾年來,硬體裝置價格急遽下降,這也告訴我們,若只是開發硬體,只能建立一個價格體系,而價格卻只有越來越下降,所以,必須跟醫療端結合建立服務系統才是根本之道。
 
本文節錄自《環球生技月刊》Vol. 67